配资>正文

《朱/紫》新宝可梦命名解读(七)

发布时间:2023-08-24 17:07:21 来源:哔哩哔哩

2023年8月,宝可梦系列迎来了线下盛事横滨世锦赛。这也是宝可梦世锦赛首次在日本举办,地点还是著名前制作人增田顺一的出生地。8月8日先行上线的直面会视频公布了裹蜜虫、铝钢桥龙、猛雷鼓、铁头壳这4种宝可梦,13日世锦赛闭幕式的宣传片补充介绍了猛雷鼓与铁头壳的属性以及专用招式,22日公布了全新宝可梦斯魔茶。这5种宝可梦在命名上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通常来说命名类专栏不会着重解读设计环节,重点是宝可梦命名用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但是重要概念的解释和辨析、基于语言差异的认知问题以及具体事物的名物考释问题仍有大书特书的必要。相较以往的专栏,本文篇幅较长。在此提前对有兴趣通读全文的网友表示感谢。

裹蜜龙是啃果虫的进化型,将在碧之假面篇登场。最近半个月我好像一直在围绕啃果虫一家树立反面典型。起因是7月末开了一个玩笑,说啃果虫一家也可以无中生有变成中国元素宝可梦:因为苹果原产中国,龙又是最广为人知的中国元素之一,什么 wyrm 和 worm 准会被说成牵强附会。结果说完没几天真有人和百科叫板,说 worm 和 wyrm 以及龙属性的关联是牵强附会,因为日文名没明确写出「ワーム」,所以啃果虫一家的龙属性和其他蛇形龙属性宝可梦一样体现了“东方文化”。秉承着谁添加谁负责的道理,我觉得我有理由击蒙、发聩。因此这一次我准备借裹蜜虫问世解读啃果虫全家的命名来源。实际上啃果虫一家极具创意和趣味,命名方式也是重要环节。这一家族可谓宝可梦系列中图文双关语的集大成者,在不同语言中都各有侧重。“苹果居”里真能做道场。

啃果虫的日文名体现了果实、啃咬和虫三个要素,而且谐音“果实中”。中文名也体现了前三个要素,英语名 Applin 明显也是从“果实中”发挥而来,法语名提到了蠕虫和青苹果色,德语名则是啃食和苹果。啃果虫一家在设计上的潜台词是蠕虫与龙的关联,这属于日耳曼语族特有的现象。一般规律是原始日耳曼语泛指虫、蛇的 *wurmiz 在中世纪发展出了龙、飞龙的含义,到了近现代又返璞归真单指蠕虫。德国和北欧民间故事中也有蛇形的“林德虫”(德语:Lindwurm),近现代德语纹章学和诗歌仍会用 Wurm 指代西方龙。英语中也有 wyrm 到 worm 的流变。古英语的 wyrm 意思是巨蛇、龙,《贝奥武夫》中与主人公同归于尽的恶龙就被称为 wyrm,这个词也是现代英语 worm 的词源。近代早期英语文献也有用 worm 指代邪龙的用法。啃果虫一家因此可以看成 wyrm 和 worm 的视觉双关语,尤其这一家还是在以英国为原型的地区首次登场。


(相关资料图)

最新公布的裹蜜龙是啃果虫的进化型,但是进化方式暂不明确。裹蜜龙的命名也沿用了啃果虫的格式。日文名中「かみつ」的另一个写法「果蜜」指的是糖浆,现在一般用作「シロップ」的借字,也就是德语名用到的 Sirup(相当于英语的 syrup)。因此裹蜜龙的日语名也可以理解成“果蜜中”的文字游戏。中文名在字面翻译的基础上各取了“苹裹龙”和“丰蜜龙”的第二个字,体现了跨世代进化的关联。裹蜜龙的法语名可能更像苹裹龙的命名方式,其中 « pomme d'amour » (字面意思是“爱之果”)和意大利语 pomodoro 一样,一开始指的是番茄,可能讹传自西班牙人对番茄最早的称呼“摩尔人之果”。近现代英美的糖苹果传入法国后,这个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葡萄牙语对糖苹果的称呼 maçã do amor 也是从法语借译而来。

啃果虫用道具“酸酸苹果”可以进化成苹裹龙,造型是与苹果皮融为一体的双翼飞龙,命名在绝大多数语言中都体现了苹果和龙的组合,在英语版中转而采用了“振翅”。值得一提的是,法语名中的 « pomme d'api » 是一种原产布列塔尼的小型苹果,颜色多为红黄或红绿相间,托名于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记载的 mala appiana 伊特鲁里亚苹果品种。这种苹果在1628年首次见于文献记载,随后很快被带到美洲。英国英语称之为 pink lady,也是美、澳等国 Pink Lady 或 Crispy Pink 等大型苹果的先祖之一。法语中还有以此为名的童谣(可以类比LGPE简体中文版中的“太阳当空照”)和奥芬巴赫喜歌剧。记得《剑/盾》发售之初一些法语论坛和推主的讨论很热烈。

啃果虫用道具“酸酸苹果”进化成的丰蜜龙在不同语言中的命名用到了多种烘焙糕点,比如苹果挞、酥盒、翻面挞和苹果派。中文名应该是用蜂蜜代指丰蜜龙体内的甜味物质。德语版用到的 Schlupf 在固定搭配覆盖酥皮的苹果派(~-kuchen)之外的本意为滑动和孵化、羽化,在古语中还有藏身的含义,现在只见于特定复合词(如~-loch 和 ~-winkel)。这些义项都与丰蜜龙的造型和设定有关。

考虑到宝可梦系列的团队构成和开发流程,日语、日语中的外来语以及取景地语言的视觉双关语都可能体现在设计中,在最近几个世代越来越明显。除了啃果虫一家外,熊和亚瑟王、管家和羊、麒麟和长颈鹿、木耳和水母都可以划入这个类别。视觉双关语在西方文化中由来已久,不止出现在画谜和大众文化中,最常见、最成体系的运用可以追溯到纹章学。英语纹章学术语称之为 canting,罗曼语族多使用 parlant(e) 及其同源词。比如姓氏带有 -l(o)upe 的家族会在纹章中选择狼的图记,带有 K/Corv- 的家族会选择乌鸦。一些地点的纹章同样会体现民间词源中的人物和动植物形象,西班牙国徽上象征莱昂的狮子、象征格拉纳达的石榴都有这种渊源。怎奈有人就是理解不了,或者不愿意理解,抬杠的角度倒是让人大开眼界。也不知道恶词“谐音梗”广为传播之前他们会怎样描述和形容这种现象。更不知趣的人公开叫板之后还会摆出一副揭穿了“皇帝的新衣”的得意姿态,到底谁才是以天地为裈衣的愚夫、狂徒呢?当然,还有几类无知无畏的人想必会说纹章学中的图文游戏是西方人利用拉丁语自抬身价的产物,所以谱谍学和纹章学都不足为信,有关的辅助科学及其方法论都是假道学。真可谓井蛙语海、夏虫语冰、蚍蜉撼树的鲜活写照。

新宝可梦“铝钢桥龙”是铝钢龙的进化型,在蓝之圆盘篇登场,而且是新角色杜若的主力宝可梦。铝钢桥龙的命名也是在铝钢龙的基础上体现了恐龙和桥的因素,相比命名而言还是造型更能引发话题。有人不喜欢非生物感明显、以大型建筑和机械为造型的宝可梦,也有人一经公布就在积极寻找铝钢桥龙具体的原型,目前流传出了伦敦塔桥、西葡边境的瓜迪亚那河跨国大桥(西:Puente Internacional del Guadiana,葡:Ponte Internacional do Guadiana)以及里斯本4月25日大桥(葡:Ponte 25 de Abril)等说法,虽然有趣但是现在判断为时过早。按照前作的惯例,说不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原型。

实际上桥对于宝可梦系列确实有重要意义。早在第五世代时期,增田顺一接受《任天堂之梦》采访时就称“桥”是设计合众地区(原型为纽约和新泽西)的重要环节,而且称宝可梦游戏的联系和连接与修桥有相通之处。当时开发团队参考了世界各地的著名桥梁,最后选定了纽约布鲁克林大桥、东京彩虹大桥、爱丁堡福斯桥以及意大利的古桥(应该是指佛罗伦萨的老桥 Ponte Vecchio)作为具体参照。虽然合众地区的桥在纽约和泽西的对应位置上都能找到参照物,但是游戏内的实际场景却不完全以现实中对应位置上的桥为原型。这两者本是并行的关系,而且是宝可梦系列常见的设计思路,不能用来以偏概全、相互否定。最近几个世代中外玩家群体中“不是”、“不像”取景地的非建设性言论不绝于耳,甚至出现了地域色彩鲜明的阴谋论和自抬身价的蓄意曲解。也许重温诞生秘话有助于消除成见、增进理解,毕竟宝可梦系列本应是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桥梁。

8月8日PV公布的“猛雷鼓”是形似雷公的古代宝可梦。宝可梦系列中的水君、雷公和炎帝是得名于中国神祇、用汉字音读音命名的瑞兽。这三只传说的宝可梦按设定是由《金》版的封面宝可梦凤王复活,因此在旁支迷宫系列合称“凤王卫队”。先行登场的“波荡水”就是悖谬水君,今后悖谬炎帝想必也会登场。实际上自波荡水登场以来,“凤王卫队”的悖谬就是同人创作热门题材,有很多同人画师创作过长颈恐龙或翼龙造型的悖谬雷公,还有剑龙或者三角龙造型的悖谬炎帝。此前还流传出过雷鸣蛛/云和熔岩豪猪的假情报。猛雷鼓的形象本身就极具话题性,其出现可谓继续推动了这一热潮。

相比造型引发的热议,猛雷鼓的命名就比较简单。日文名的「猛(たけ)る」源自文语,作为动词可以指举止粗暴或者如同起电般唤起强烈情感。雷鼓指的是雷神之鼓,也比喻雷声,在造像艺术中常被塑造成雷神背后一圈小鼓,此前雷电云的尾巴就体现了雷鼓的视觉元素。在这里选用雷鼓主要是因为比喻义,同时和雷公的名字只有长短元音的区别。中译名的“猛”沿用了汉字写法。欧美语言一般取狂怒、肆虐之意,而雷电本身就经常用来比喻愤怒。此前中文名带有“猛”的“猛恶菇”日文原名用的是「荒ぶる」,在欧美语言中除英语外也都用到了“愤怒”的含义。然而二者的命名格式在不同语言中略有差异。法语版使用了源自拉丁语 ira 和 furia 的同义词,德语版则是日耳曼语族的 Wut 和拉丁语借词 Furie 作为区分。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采用了相同词汇的名词和形容词形式,中心语不同以示区分,直观体现为词序不同。例如意大利语版中猛雷鼓的名字是“像雷鸣般的愤怒”,猛恶菇的名字是“愤怒的菇”。

8月8日PV公布的“铁头壳”是形似勾帕路翁的未来宝可梦。勾帕路翁在《宝可梦 黑/白》首次登场,是传说的宝可梦组合“圣剑士”的头领,相当于三个火枪手中的阿多斯。今年春季在太晶团体战先行登场的“铁斑叶”是悖谬毕力吉翁,因此有理由推测悖谬代拉基翁也会在《紫》中登场。

铁头壳的日语原名是「テツノカシラ」,其中的「かしら」除了头、头领以外还可以指两种事物,其一是能剧、歌舞伎假发和头盔帽饰,比如赤头、唐头等,其二是刀剑的柄头。铁头壳在使用招式时会伸长S型双角挥动头部,可能参考了雄性羚羊和鹿的打斗行为,如同铁斑叶一样体现仿生机械的特征,同时也符合拔刀挥舞的动作或者歌舞伎演员假发飞舞的舞台形象,这些都与「かしら」的引申义相关。然而中译名“铁头壳”颇让人一言难尽,普通话中无论是口语化的头壳(ké)还是动物解剖学用语头壳(qiào)都只有头的含义。此前有网友指出“铁”和“剃”(理发之意)在闽南语中都读作 thih,因此铁头壳的名字暗指发型和动物毛发的形状,话虽如此这个文字游戏还是没能传达头领、头冠的含义。在欧美5种语言中,铁头壳的命名也是从「かしら」衍生而来,一般体现了头和头领的双重含义。最后感谢B站网友在动态评论区集思广益。

有趣的是铁头壳可能是第一只在本地化中用到满语词汇命名的宝可梦。韩语名中的「감투」 gamtu 是官帽的名称,有“㔶(gòng)头”、“坎头”等多种写法。这个词的用法大致相当于汉语的“乌纱帽”,具体所指有形似头盔内衬的椭圆形帽和“山”字形纱帽等多种形制。韩语「감투」被认为与满语 kamtu 有关,后者在满语的意思是头盔内部的垫帽或毡帽。虽然韩语文献中的「감투」可以追溯到1392—1451年间成书的官修史书《高丽史》,但是不能排除女真语或满—通古斯语系其他语言的可能性。

斯魔茶是22日的动画短片的主要宝可梦,随后的PV和官网资讯公开了游戏中的实机截图。斯魔茶是类似来悲茶的全新宝可梦,在北上乡首次登场。此前在横滨世锦赛期间,宝可梦公司(TPC)曾经邀请外网知名游戏主播前往横滨郊区的三溪园体验茶道。三溪园得名于明治年间的儒商、茶人、收藏家原富太郎,号三溪。因此三溪园对于关东地方和东京的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属于横滨著名的文化地标。来自美国得州的主播 Austin John Plays 在官推分享了TPC赠予的抹茶器具礼盒,上面写着莫名其妙(欲盖弥彰?)的“8月22日启封”。果然这天TPC公布了斯魔茶怪谈动画。

从命名来看,斯魔茶延续了幽灵属性宝可梦用文字游戏取名的传统。中文名中的“斯魔”也可以按闻言理解,意思是“这个魔鬼”,相当于在西幻题材中用拉丁语说出 hinc est diabolus ex thea(大误)。有趣的是斯魔茶在欧美语言中的命名方式更像怖思壶,也就是来悲茶的进化型。有人推测这是一种故意的错位,真相距离本文发布时间还有将近20天就会正式揭晓。

相比斯魔茶的命名,抹茶、茶器与付丧神的衍生话题更值得说道。说到付丧神,包括 Bulbapedia 编友在内的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世界各地民间故事中被附身的物件在日语中都可能被翻译成“付丧神”,这里的“付丧神”更像是一般名词,不足以视之为根植于日本本土、体现了“物哀”意识的妖怪类别。斯魔茶体现了和风主题,视之为付丧神并无争议。然而诸如死神棺(迭失棺)、坚盾剑怪、赛富豪这类宝可梦有明确的文化指向,不应追溯到付丧神。这一点不会因为宝可梦系列源自日本、在IP运营和线下活动中仍然体现了日本本位意识而有所变化。22日有葡国宝学家不顾日语语境贸然问日语母语者什么是付丧神、什么是怨灵,结果自然是让人错愕。二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怎能视为并行的分类标准强加辨析。说到这里不禁又想到最近几年在中文百科的见闻。有人仿佛先天缺乏归类汇总的思维方式,遑论不同的分类标准和模糊的边界,竟也敢说名词解释是思想糟粕。更不用说有人自己深陷于某几类标签不能自拔,成天在小圈子里刷存在感、求关注和关照,竟也敢装作反对“身份政治”,可谓画金蟾不类反成蛙。这种人就算想要兴风作浪,想必也只能掀起茶壶里的风暴。

茶器与付丧神的关系也很容易想到。斯魔茶的器物造型来自茶入和茶勺。日本的“茶入”一般指盛放抹茶的陶瓷制器皿,与之相对的木质漆工茶器称为“枣”。茶入按产地可分为唐物(产自中国)和国烧,后者还可被冠以令制国名或窑名;按器型又可分为肩冲、茄子、文琳、大海、内海等,其结构名称和形制区别如图2-3所示。从造型来看斯魔茶附身的物件应该是肩冲茶入。日本的确有一件著名的茶入直接以付丧神为名,但是其造型并非肩冲。

日本有一件传奇茶器叫“九十九发(fà)茄子”「九十九髪茄子(つくもかみなす)」,名字中的「つくもかみ」可以写成“九十九发”或者“付丧神”。前者指的是九十九旬老人的毛发,最早见于《伊势物语》中的和歌。两种写法都有年代久远之意,在日本古典文学中产生了关联。有观点认为这件茶器是因为胎体上两处上釉不均形成的圆形斑点而得名,写成“九十九发”也有相较一百不尽完美之意,写成“付丧神”则是指这两处瑕疵像妖怪的双眼。坊间还有说法称室町时代的茶人僧侣珠光用九十九贯从足利将军处买下茶器故而得名。这件茶器自室町时代以来曾被多位名人收藏,相传战国三杰都曾经手,但是也有说法认为真品毁于本能寺之变。现在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收藏的“九十九发茄子”号称是德川家康在大坂城的废墟中拾获,命人用漆继工艺修复。2013年的X光调查的确检测出了漆继痕迹。游戏《太阁立志传5 DX》中也有同名道具,但是开发团队采用了原件在本能寺烧失的说法。

最后不免又要提到一个让人望而生厌的问题:斯魔茶与北上乡有什么直接关联?碧之假面篇的舞台北上乡可能主要在岩手、青森、秋田三县取景,斯魔茶在这样的地区首次登场。此前有人评论《剑/盾》扩展票时言之凿凿地说,英国本土武馆遍地开花、利物浦有欧洲最大最古老的唐人街都不足以说明这些因素与马恩岛有关。如果按照这种无理取闹式的地理界定,京抹茶、濑户烧以及唐物茶器仿佛都得靠边站。那么东北地方与茶文化还有哪些关联?

首先本州东北并非茶的不毛之地。通常来说日本产地纬度最高的商业化茶叶是新潟县村上市的村上茶,其次是茨城县大子町的奥久慈茶。村上市到大子町一线是茶叶作为经济作物的北界,但是早在江户时代时东北地方就实现了规模有限的本土生产。仙台藩在北上川入海口附近的桃生郡(今宫城县石卷市桃生町)和气仙郡(今岩手县陆前高田市和大船渡市)、久保田藩在桧山郡(今秋田县能代市桧山町)成功培育出本地茶叶。其中桧山茶曾经是日本北限之茶,现在只剩下2户。东北本地的茶叶主要供本地消费,偶尔作为土特产在产地出售。本州岛茶树栽培的最北界是青森县黑石市,当地的法眼寺有现存的茶树苗木。今后不知道会不会涌现出大聪明继续言之凿凿地说“东北地方不是茶叶产地”,那可真是典型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另一方面东北地方也具备茶文化的发展条件。自中世以来日本海路交通便利,从中部和近畿的茶叶核心产区出发,商品可以从日本海侧运往东北。秋田县秋田市的土崎港就曾因海运贸易兴盛,至今秋田市仍是东北第二大城市和本州日本海侧第四大城市。作为消费品的茶叶(尤其是抹茶)得以通过贸易途径输入东北。东北土产茶叶主要用于煎茶,几乎不用于制备抹茶,体现了明代茶文化新风尚对日本的影响。

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寺院和武士阶层密切相关。东北地方自奥州藤原氏以来不乏地方豪强,近代的大名也积极扶持地方产业和文化。东北地方传统工艺也能用于生产高品质茶器,以木工和漆器最具代表性。秋田县有川连漆器与桦细工,青森县有津轻涂,岩手县有秀衡涂,以上均为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东北地方的陶瓷也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色,秋田县出产群青色海鼠釉陶瓷,青森县有添加苹果木灰的津轻烧,岩手县以青绿色和乳白色陶瓷闻名。岩手县县治盛冈市附近旧南部藩(盛冈藩)地域的指定传统工艺南部铁器也能出产优质铁瓶和茶釜,以厚重的黑漆和细密的纹路著称。斯魔茶的进化型应该也会以茶具为造型,也许会体现东北地方的传统工艺。

基金播报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基金播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基金播报,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基金播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基金播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合作 |  我要投稿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联系邮箱:396 029 142@qq.com

版权所有 基金播报

网站所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为传播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