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
(资料图)
2、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3、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
4、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当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5、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天数加起来就是三伏天的总天数。
6、“今年夏至到立秋有5个庚日,因此今年的中伏是20天。
7、” 具体到今年的“三伏天”来说,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交“末伏”,8月26日“出伏”。
8、 气象资料显示,伏天热与不热不是由持续时间长短而定,而是由大气环流背景,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和控制的时间等因素决定的。
9、 “入伏后由于气温较高,太阳辐射强,空气湿度大,人们会感到天气闷热难耐,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10、”赵之珩说,“此时节,公众要格外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11、”。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合作 | 我要投稿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联系邮箱:396 029 142@qq.com
版权所有 基金播报
网站所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为传播更多的信息。